找到相关内容95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二辑(2)

    四禅、四空定、四无量心、十六特胜、通明。在修法上,四禅是根本禅定;四空定为有定心,不发智慧,虽定力在四禅之上,但反而不利于修行,若能超越四空定,得灭受想定,则证阿罗汉果,具足三明六通,否则,即是修定...从远离欲界的乱心粗色,进入色界的定心净细色时,最初发起的禅相而建立的。因为这是从欲界转入色界,所以在发定的过程中,有两种定境先发,第一是欲界定,第二是未到地定。  何谓欲界定?欲界指六欲天及人、阿修罗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370226.html
  • 论永明延寿的禅净兼修观

    净土观在>中可以清楚地看到,他特别向往净土的九品行,不能脱离定心和专心可以看出. "九! 品! 经文自有升降 上下该摄不出二心 一定心如修定? 4;&# 35266;上品往生 二专心但念名号 ...二年佛想是依据他力证得果。在中国,想融合这样的禅和念佛而努力的人行动在禅僧之间。这也许是看话禅的禅僧想集中精力于《无》《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》,《庭前柏树子》等公案,需要定心,念佛的人只为了念阿弥陀佛...

    释大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1341519.html
  • 金刚经三义

    定心』、『散心』,定言心集中,散则反是。此之无住,先于定心(是心集中时之瑜伽定心)说不住想,将余所有想一切除遣以炼磨此心,令不集中时,心之余势(即功能)亦不消散。如《经》初即问发趣菩萨行者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。此中修行,谓即定心,非修行时心即涣散,于此散心亦令之不出范围,是谓降伏其心。故此二心实为一义。即佛说发心,当令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,然无一众生得灭度者,是之谓不住于想。菩萨于此,亦复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0955060.html
  • 祖源禅师开示十魔扰乱正修

    定心,不得安稳。此无别故,皆是少权,或缺礼义;或因自高,或自我慢;或是口直,或是行粗;或是仗势,或是夸才;或是言恶,或称己能;或说他过,或少和色;或无恭敬,或肚不宽,或欠忍耐:故召不信,惑乱修行,生心动...初学慕道,泯妄为本。   问:如何谓口业魔?   师曰:口业魔者,为之狂障。若不俭言,纵意多谈,散心乱念,不得定心。口业因何,过之太甚?谈玄说妙,讲教言宗;自夸得悟,卑他愚迷;论人长短,说人是非;...

    祖源禅师

    |降魔|防魔|禅定|修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1/01/221556597.html
  • 慈悲与爱的异同

    人也应当爱神,并体贴神的意思,爱人如己。这多少根源于家属爱,然主要还是启发于万化同体同源的观念,近于缘起法的平等性。平等一如,本是事事物物的本性,然而缺乏对缘起法的智慧观照,因而在定心或类似定心的映现...

    陈星桥

    |慈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2215314329.html
  • 我的宗教体验

    继续看经,著书,坐禅。这一年中专看法相唯识书。当时其他的经论虽亦参看,但很注意看唯识述记。述记中释「假智诠不得自相」一段,反复看了好多次,有一次又入了定心现观。这与前两次不同,见到因缘生法一一有很深的...则建基天眼、宿命通上的业果流转相续亦决可信。因为悲愿心太重,未能向禅定去继续深进。所以没有次第,可为别人修证的依止。  这里是佛说金刚般若经的舍卫国,我所以把自己的定心境界,从前没有对人讲过的,也同佛与...

    太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0244528.html
  • 禅定与心理学

    “然缘法察境,唯寂乃明,其犹渊池息浓,则初见鱼石,心水既澄,则凝照无隐”。凝照无隐的心态,显然莫过于禅中定心。佛教徒用这种定心自观其心,对心理现象的认识,在古代来说,确乎堪以凌驾于诸家之上。那五十五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5344662.html
  • 凡夫七骄七慢与行者七身七大

    。彼未得灭定时,入出定心,不得行世。不行世故;不得在身。若得灭定;入出定心、行世在身。故名解脱。是故有漏无漏二心,俱得解脱。 七大:  《大藏经》瑜伽部之《菩萨地持经》原文:云何名大乘。有七种大故名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1853886.html
  • 我的修行体验

    不得自相”一段,反复看了好多次,有一次又入了定心现观。这与前两次不同,见到因缘生法一一有很深的条理,秩然丝毫不乱。这一种心境,以后每一静心观察,就能再现。  从此于思想文字等都有改变,从前是空灵活泼的,...。  这里是佛说金刚般若经的舍卫国,我所以把自己的定心境界,从前没有对人讲过的,也同佛与须菩提谈家常一般,因昨晚高文大的请说禅定,专向自家人谈一点。 ...

    太虚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870528.html
  • 止观略说

    宜修止观:若心不明净,於止或观时即觉身心安静。即应用止或观安心  (四)对治定中细心修止观:定心细故觉身空寂受於快乐。或利便心发能以细心取於偏邪之理。若不知定心止息虚诳。必生贪著  (五)均齐定慧修止观...

    道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071342.html